【奇趣网 www.QiQu.net】探秘天下未解之谜 分享全球奇闻趣事

手机版 - 繁体中文 - 今天是

走近科学恐怖节目停播(走近科学恐怖片)

发布时间:2023-11-06 06:11来源:奇趣网编辑:QiQu阅读: 当前位置:奇趣网 > 考古发现 > 手机阅读
走近科学恐怖节目停播(走近科学恐怖片)

既然被邀请回答,就来说说吧。因有幸参与过类似纪录片的制作,还比较有发言权(注意是类似纪录片而不是《走近科学》)。一言以蔽之,科普节目不好做!

可能很多人都没注意到,《走近科学》是一档日播节目,每期大约40分钟左右,从1998年播出直到2019年停播,几乎天天都要播出!这是多么庞大的节目量!

现在网民们津津乐道的那几期节目,跟如此巨大的分母一比,简直就是九牛一毛了。

走近科学恐怖节目停播(走近科学恐怖片)

在这庞大节目数量中,精心制作的科教节目有很多很多,你看过多少?又记住了多少?说实话,我倒是看过一些,但也都忘了,因为跟自己关系不大,而那些既恐怖又搞笑的片子,我也很想找来看看,娱乐是人本质的需求嘛!

而如果从收视率的角度来讲,这些成为“话题”的节目就成功了!可矛盾的是,这又是一档科学类节目,所以这“成功"的几期节目又成了众矢之的,成了嘲笑、诟病的对象,乃至连带对整个栏目的评价都不好了。

走近科学恐怖节目停播(走近科学恐怖片)

现在来说说根源吧。

其实,《走近科学》之所以被很多人夸张为“童年阴影”,说是有恐怖片的感觉,主要是因创作方的定位和能力所致。科教片不好做,科教栏目更不好做。

主要原因大概如下:

1。收视率为王的时期,抓住大多数观众眼球才意味着存活

问个简单的问题:如果给你看一部专门讲科学知识的纪录片,你看得下去吗?你今天看了一部,明天还看吗?

你不想看了,一换台了事,可对于播出方来说这就是致命的,电视台一度以收视率为一个栏目是否有存在必要最主要的指标,很多栏目都是昙花一现就走了,《走近科学》这种“辉煌”对他们来说就是无法企及的巅峰。

一个栏目要活下来首先考虑的就是收视率,这就跟现在自媒体网红们抢粉丝抢流量是一个道理。

而“科学”就离人们又很远,很冷,为了活下来,那就不得不运用一些手段了:

首先是选题,必须先从猎奇着手,什么事情"奇"选什么,越奇越好(这已经逼近《故事会》了)!乡野怪谭不解之谜那都是求之不得的好材料,选好了之后大不了生生往科学一拽就扣题了。

其次是手法。主要就是讲故事、制造话题、营造悬念,有些节目的选题,其故事性和话题性是天生的,那这期节目就算底子好;可有些节目的话题和故事性根本就不强,这就“逼迫”编导挖空心思去找点子,不惜用解说词和光影、音效的手法营造出来。

编导们不得不向评书、恐怖片致敬,于是出现了:

灯泡为什么诡异闪烁?(鬼片音乐加蓝光)——不是闹鬼,是保险丝没安好。

为什么一个穿着旧时代衣服的人突然出现在乡下?(僵尸?)——因为这人是神经病。

就好比一个相声说的:说书先生一拍醒木说道,只听楼梯登登登作响,众豪杰一看上来这人不由倒吸一口凉气,是捏呆呆发愣,来人到底是谁?——跑堂的送水!

又好比一个笑话说的:大腿怎么突然变蓝?——不是癌症,那是内裤掉色!

对比一下,是不是如出一辙。

试想,坐在电视机前,想要学习和接受知识灌输的人有多少?抱着放松一下、看看热闹的人又有多少?

这虽是下策,可至少能让人不换台!

走近科学恐怖节目停播(走近科学恐怖片)

2。播出频率过高,制作周期较短

日播栏目需要海量选题,还需要极快的制作周期。

因此,每期节目的质量不可能都那么高,难免出现“跑快放糙”的情况。而观众是眼尖的,好节目也许看看就忘了,可一旦有这种“跑马”的节目,再加上一点“笑料”,则让人过目不忘,成为长久的话题。

走近科学恐怖节目停播(走近科学恐怖片)

3。编导驾驭高深的科学知识有很大难度

众所周知,科普教育不易,一个从事专业领域的人,想把他的专业知识用通俗的方法告诉大众尚且有相当难度,甚至有些专家根本做不到,那么请一个根本不是这个专业的电视片编导来完成这个工作,可想而知其难度会有多大。

编导不是地质学家、电子学家、生物学家……可节目讲的就是这些领域的事呀!

编导先要学习、弄懂节目涉及的专业知识;其次还要深入消化、理解,就像常言所说:你有一桶水才能给别人一碗水;第三,还要以合理的、有趣的方式把这个知识呈现给观众。

难吧?!所以片子讲到位了,也可能平平无奇、也可能让观众觉得不错,仅此而已。,只有没讲好的那些片子,才会给观众留下谈资。

当然,从职业角度来说,讲得不好或者讲得不到位的片子,终归还是栏目自身水平的问题。栏目也会调整和改进。

也许有人不知道,以前的科教片都是直接给你讲怎么养猪,怎么织布,怎么插秧,晶体管的原理,人造卫星的结构,大熊猫的基因……倒是没有恐怖片的效果,但把你摁在那儿从头看到尾就比较“恐怖”了……

这一系列天然的劣势,导致《走近科学》最终没有完全“走进科学”,而是“走出科学”,和观众们拜拜……

即便如此,它在十年间为科普教育所做的贡献也不应被忽视。一个栏目能坚持十年,已堪称生命力非常顽强,也说明是受观众喜爱的,值得钦佩。

另外,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,几乎与《走近科学》同时诞生、同等节目体量的央视科教频道日播类节目《探索发现》依然“健在”,而且很少有负面评价。这是为什么呢?最主要的一个原因,在于它是一档人文历史类节目。虽然人文历史也属于广义的科普,但与科学技术科普节目相比,具有天然优势,它自带故事属性,对观众有着天然的亲和力。更可见,在科教纪录片领域,“科学类”节目永远是吃奶最少的那个娃。

走近科学恐怖节目停播(走近科学恐怖片)

对比国外,我们会看到《探索频道》(《DISCOVREY》)《国家地理》(《NG》)尽管制作精良,但也不是谁都看得进去。其实它们大部分是付费类节目,是专门给那些有这方面收视需求的观众看的。即便如此,他们的节目也不乏“怪力乱神”之作,集中起来一些片子做成“鬼片”系列也没问题。

另外,互联网上兴起TED演讲等节目,也有很多内容非常艰深、小众化,但大多是依赖网民主动主动选择点击观看。

我觉得,《走近科学》栏目的结束,并不只是一个栏目的结束,更像是一个标志,标志着科教纪录片以收视率为王的时代渐行渐远;标志着批量化生产科教节目的时代正在落幕;标志着观众自主选取“受教育”的内容和形式的时代正在到来……

拍得很好。

小编推荐:如果您对本文《走近科学恐怖节目停播(走近科学恐怖片)》感兴趣,还可以看看《过去十年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:揭晓古老人类艺术 》这篇文章。奇趣网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、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,仅供参考之用。如果有侵权等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。本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上一篇:似尾羽龙:中国小型食肉恐龙(长1.8米/距今1.2亿年前)

下一篇:武汉三镇球员超市开张,斯坦丘转会离开,接下来还有更多球员离队

考古发现排行

考古发现精选

考古发现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