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沙鱼(拉丁学名:Pangasius bocourti,英文名:Basa catfish;越南文:CáBa sa)是东南亚国家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,湄公河流域中一种特有的优质经济鱼类,越南音译为“卡巴沙”,意思是“三块脂肪鱼”,因为该鱼在生长过程中,腹腔内积累有三块较大的油脂,约占体重的58%。
具有生长快、个体大、产量高、食性广、易饲养、肉质白嫩、味道鲜美、营养丰富、无肌间小刺、利于加工等优点。它常常被冒充成龙利鱼、鲷鱼、鳕鱼等海鱼出售。
形态特征
体无鳞圆润,背部蓝黑色,腹部较白;头部扁宽,腹部狭窄,身体侧面的肌肉是可食用的部分较厚。圆头扁平而宽,端部圆宽,吻鼻周围具肉质和白须。身侧有暗带,尾鳍较暗。最大体长可达120厘米。
渔业利用
具有生长快、个体大、产量高、食性广、易饲养、肉质白嫩、味道鲜美、营养丰富、无肌间小刺、利于加工等优点。当年苗种经一年饲养可长至500-800克,次年可长到1500-2000克,最大个体可达15公斤。
适合在鱼笼、网箱和溶氧较高的池塘、湖泊、水库中生长,但该鱼不耐寒,最低极限温度为10℃,最适生长温度为25-30℃。
养殖技术
一般分成两个阶段进行养殖:
1.大规格苗种培育:放养4厘米~5厘米规格苗种,放养密度3万尾/亩~5万尾/亩,饲料投喂量5%,至10月底规格达到50克~100克;10月底至翌年3月底搭建塑料大棚越冬,放养密度2万尾/亩~3万尾/亩,饲料投喂量1.5%~2%,越冬期间保持水温20℃以上。
2.成鱼养殖:4月初放养100克~150克的大规格越冬苗种,亩放养4000尾~5000尾,养殖5个月可达到1.3千克~1.5千克/尾的商品规格。饲料可使用罗非鱼或塘鯴鱼饲料(蛋白含量28%~32%)代替,投喂量3%~5%,饲料系数1.3左右。
易养殖、病害少、产量高,亩产超过5000千克,养殖成本每公斤8元左右,成鱼价格每公斤11元~12元,养殖效益明显。近年来广东、海南已有部分养殖户养殖并取得成功,随着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,有望成为一个新兴养殖品种受到广大养殖户的欢迎。
巴沙鱼和龙利鱼并不是同一种鱼。
龙利鱼实际上是一种舌鳎鱼,又叫牛舌鱼。它体形扁平,和比目鱼差不多,多肉少刺,生活在近海海底。
巴沙鱼则是一种巨鲶,又叫越南鲶鱼,学名是博氏巨鲶,是生活在湄公河流域的淡水鱼。
如果是整条的鱼,从外形上很好分辨的,巴沙鱼是淡水鱼大多是人工养殖的,和鲶鱼差不多,价格要便宜很多,而龙利鱼则属于海鱼,体形扁平和比目鱼差不多,肉多刺少,价格比巴沙鱼贵几倍,超市里这两种鱼一般都是卖的鱼柳,所以不太好分辨,导致很多商贩就会用巴沙鱼来冒充龙利鱼赚取更高的利润。